会员登录
MEMBER LOGIN
技术论坛
TECHNOLOGY FORUM
信息长廊
INFORMATION CORRIDOR
V法铸造工艺与装备 一文通览
发布时间:
2015-03-23 00:00
来源:
一、V法铸造工艺流程
其流程如下。
1.加热薄膜并覆膜
(1)薄膜材质EVA。
(2)薄膜厚度0.15mm。
(3)加热温度80~120℃。
(4)吸气压强:26.7~53.4kPa。
2.放置浇注系统并加冒口
(1)直浇道为进口陶管,用胶带粘到模样上并密封。
(2)冒口为木头,用塑料包好并用胶带缠到模样上密封好。
(3)浇道和冒口都要密封好,已放置漏气不能很好覆膜。
(4)浇道和冒口与模样的连接处用刀子切口,便于后期浇注是排气。
3.喷涂料并等待涂料干燥
(1)涂料成分:重量比为50%的工业酒精与50%的滑石粉混合的悬浊液。
(2)喷漆厚度:0.04mm。
(3)使用要求:喷涂均匀,个别地方要补刷涂料;喷涂后要等待涂料烘干再放砂。
4.加砂造型并震实
(1)砂子成分:以120~140目海细沙为宜。
(2)加砂方式:先将少量砂子加到模样上,压住薄膜,以保证薄膜不起皱。
(3)砂子处理:用过的砂子要经过除尘和冷却方能使用。
5.起膜并放置型芯
(1)起膜时要掌握行车,砂箱要平起,尽量避免错位,错位要及时修复。
(2)型芯为树脂砂制作,表面涂油V法涂料。树脂砂型芯较硬,能保证不粘砂和铸件的完整。
(3)型芯的位置和尺寸要正确配合型腔
(4)型腔内的砂子用真空吸管抽走。
6.修整型腔并合箱
(1)型腔的拐角、凸缘要补刷涂料以保证能够铸出完整。
(2)上线箱体之间放泥条来保证箱体之间的密封。
(3)合箱时要平起平落,不得与芯子相撞。
7.熔炼、拔渣并浇注
(1)铸件成分为灰铸铁,浇注温度1300~1400℃。
(2)原材料为废钢、生铁、高锰钢、煤块。
(3)将浇包内的金属液上面的浮渣扒出,浇包浇口部设置挡渣板。
(4)浇注速度尽量快,保证能够浇满并有效补缩。
8.铸件清理及加工
(1)浇注完成的铸件放置10~15h,以缓慢冷却。
(2)除去浇注系统及冒口,并进行抛光。
(3)抛光后进行机加工。
(4)喷漆。
下图是V法铸造工艺流程简图。
二、V法铸造工艺设计
1.V法铸造工艺设计简介
对于V法铸造工艺的设计,不是只完成单个铸件的工艺设计,应该是先完成单个铸件的浇冒口系统、砂芯设计、透气设计、冷铁等的设计,然后,根据工厂现有V法装备的实际和生产效率等进行模具的工艺布置设计,合理布置,重新进行浇注系统的优化设计。之后进行模型体和型板上的抽气塞设计(大小、位置、间距等设计),抽气塞的设计必须自行进行,不能交由模具设计和制作单位进行,抽气塞设计是否合理对后续生产中的覆膜效果影响很大,同时影响生产中抽气塞破损、堵塞后的更换。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开始进行砂箱的设计工作,抽气布局要合理,尤其是浇口和冒口附近,由于薄膜气化和涂层受热严重,真空泄漏较多,应在该部位增大真空抽气量,保证该部位的负压满足实际需要。在进行砂箱设计时,不能只考虑真空度是否满足,砂箱的负压室容积必须保证足够的抽气量,否则,即便是真空度足够,抽气量不足同样造成铸型紧实率不足、砂型硬度不够,浇注过程中甚至会由此产生砂型垮塌。
2.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工艺的设计
对于中小型铸造企业,多为小批量多品种生产。为此,该类型铸造企业的V法铸造生产线应符合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需要,同时满足某一产品中批生产的需要。有些中小企业的V法铸造生产线采用上下模共线、多套模具顺序移动的设计,致使企业模具投入较大,因多套模具顺序移动单箱造型周期过长,生产效率低下。
在V法铸造生产线符合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要求外,相应的工艺设计也应符合这一要求。工艺设计人员应在生产线最大铸型轮廓的前提下进行工艺设计。可以按照多件共型进行工艺布局设计;可以根据产品外型、结构和规格大小进行分类,采用共用底板框和小底板组合的形式进行多品种共型的工艺设计。通过多件共型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之目的,通过共用底板框和小底板组合的形式实现多品种同时生产或轮番生产的目的,从而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需求和效益。
3.浇注系统(包括冒口)的设计
对于浇注系统的设计,不少文献和资料均有详尽解说,在此不再赘述,仅就注意事项简要说明。
浇注系统尽量采用半开半闭方案,这种扼流型浇注系统可以有效避免高紊流状态发生,可以降低金属液在充型腔过程中的流动速度和对型壁、坭芯的冲击,减少铸造缺陷。
尽量采用陶瓷材料成型浇注系统,避免钢水长时间冲刷浇道而造成由于夹砂、夹涂料产生的铸造缺陷。
尽可能采用中间浇注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因底注造成对上型壁长时间烘烤造成塌型、上型凹陷、薄膜和涂料产生的气孔等,亦可减弱顶注产生对下型壁和坭芯的冲击、紊流和裹气等缺陷。
合理布置冒口,尤其是明冒口布置,一般应布置在浇口附近和远离浇口的铸件末端,便于透气和排气,易于铸件成型和减少气孔。
4.砂芯的设计
砂芯的设计主要是排气问题,在砂芯的分芯面上开挖排气和集气通道,在这些通道上扎制砂芯内部排气孔,再将这些排气和集气通道进行汇集,通过汇集点向铸型外排出,使得砂芯内气体有效排出型外,避免气孔和铸件内壁氧化等缺陷。
5.浇注速度、真空保持时间的设计
由于V法铸造的真空特点,浇注过程中,外型和坭芯均处于真空状态,其浇注充型的能力远大于其它铸造工艺。鉴于V法铸造冷却缓慢和真空特性,浇注温度不宜偏高,目的是为了避免或减弱收缩类缺陷。
在通气和排气系统适当的情况下,在浇注末期透气孔不出现“呛火”状态下可以提高浇注速度,满足产品质量前提下,可以在平常浇注速度的基础上提高20%~30%;浇注终了的点浇等与其它工艺相同。
三、V法铸造工艺装备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V法铸造引入我国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而V法铸造装备则经历了从无到有以及由对外引进仿制,到自主研发设计的过程。V法铸造装备质量水平的提升,也进一步保障并促进了V法铸造工艺的拓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约有400多条形式各异的V法铸造生产线在运行,既有极其简易甚至不配套砂处理的单机造型设备,也有比较常见且配置相对全面的半自动铸造生产线,更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投资规模庞大的现代化V法铸造车间。但是根据大量的调研与实践,发现部分设备和工装难以满足铸件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致使生产受阻或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造型过程中覆膜成形,加砂震实,抽真空起模工序,相应设备工装的特点明显影响着铸型和铸件质量。
1.覆膜架设计对覆膜成形的影响
烤膜覆膜作为V法铸造的第一步,直接影响着整个造型的质量和效率。EVA薄膜只有在加热烘烤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延伸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覆膜成形性能才能达到最佳状态。然而,从烘烤结束到薄膜下降至模具的过程中,EVA薄膜由于逐渐远离热源,会很快冷却,脱离最佳覆膜状态。这就要求覆膜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覆膜动作。大量的工艺实践表明,覆膜架在5s内下行到位是最为合适的,时间越长,对薄膜原有的热态延伸性削减越大。一个简单的公式:t=s/v;(t—覆膜框行走时间;s—覆膜框行程,即EVA薄膜加热位置与模具台面的距离;v—覆膜框下降的平均速度)显然,覆膜框行程和下降的速度直接影响着行走时间,也就影响着覆膜成形的质量。
图1 覆膜成形瞬间
覆膜架带动EVA薄膜下降过程中与空气产生的对流运动必然形成对整张薄膜的浮力,进而造成薄膜的向上运动,并使薄膜自身产生一定的张力,即薄膜内部区域对外部区域的拉力作用(见图1)。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对流速度越快,也就是覆膜架下降的速度越快,这种浮力越大,整张薄膜向上浮动的速度也就越大,同时,对薄膜的拉伸作用也越明显。这种浮力不但会使EVA薄膜容易上浮并接触到红热的电热丝或者电热管烫破,也有可能使热态强度很低的薄膜在拉力作用下直接拉裂;采用数学模型去定量的给出覆膜框下行速度的参考值是很困难的,因为柔性极强的薄膜在覆膜框带动下运动的受力状态极其复杂,直接的生产调试控制速度过快是比较现实的办法。值得注意的是,覆膜架下行过程中加速度太大会造成EVA薄膜强烈颤动,这往往源于气动控制装置稳定性太差、速度变化过分强烈。这种不必要的震荡对于热态下强度很低的薄膜也是非常危险的。图2为某生产现场因为覆膜框震荡造成EVA薄膜破裂的现象。
图2 覆膜过程振荡及破裂瞬间
图3 覆膜架行程过高案例
为了保证在足够短的时间内覆膜完成而又不至于因速度过快对EVA薄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覆膜行程高度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而覆膜行程高度过高(见图3),也正是是造成覆膜下降时间过长的主要原因。当然,覆膜行程高度,不仅要考虑覆膜时间,也要考虑模具的高度,甚至有时候也要考虑完成其他工序时工人的作业空间。这需要根据具体的铸件产品和其他工装设备的因素去综合衡量。但是,保证覆膜框在5s内下行至模具是明确的, 也是合理的。
2.震实台震实效果的不理想造成铸件尺寸或重量精度超差
图4 砂子紧实度与铸型强度和硬度的关系
V法造型过程中,震动是获得高紧实度砂型的重要环节。V法铸型的硬度和强度,不仅与我们常规理解中的砂箱的真空度有关系,震实效果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震实不够的情况下,有时候通过高的真空度,可以获得较高的铸型硬度,但这只是一种假象,砂型强度往往是不足的。在砂型抽真空,翻转,转运,合箱,浇注等过程中产生的波动又会造成铸型内砂子形位的重新排布进而引起铸型强度,结构尺寸等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反映到铸件上,则表现出铸件尺寸或者重量精度超差等质量问题。目前在震实台设计中,对于振幅,震动频率,激振力及如何配置振动电机等问题往往模棱两可,缺乏基本的核算依据。可借鉴的参考数据是,振幅0.5mm左右,频率不低于1500/min可以达到比较好的震实效果。不太理想的是,部分震实台的设计参数并不满足推荐的经验数据。而铸造企业在使用的过程中则常常发现,震实台激振力不够或过强,振幅不足或过大等一系列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铸件,同样的砂箱,同样的模具,在不同的厂家,震实时间,震实效果有差异的原因。更有甚者,震实台振动电机缺乏基本的变频功能;哪怕具备变频特性,也不根据震实台负载的变化合理调整频率,激振力等参数,以至于震实台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随着V法铸造向复杂结构铸件的延伸和拓展,原有的一维震实台显然已经难以保障横向纵深部位的填充紧实(见图5),必须采用更为可靠的三维震实台。但是部分企业始终意识不到这个问题,而因为这个问题而出现的粘砂或者尺寸失准问题比比皆是。
图5 铸件横向纵深部位的粘砂
3.起模机构对铸型质量的影响
V法造型过程中,EVA薄膜与模具之间有一定的粘附力存在。再加上砂型的挤压作用,使得起模过程中薄膜与模具之间存在明显的摩擦。在提倡V法铸造工艺少无拔模斜度的要求下,无疑对起模机构的平稳性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厂家已经采用顶杆起模机(见图6),甚至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机械手完成起模动作(见图7)。相比之前的行车起模和简单的千斤顶起模方式来说,起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越来越多精密铸件成形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部分起模顶杆或者机械手的精度和强度问题。主要反映在起模顶杆导柱导套所用材质的质量和数量不够达标,或者不经过应有的热处理工艺,造型起模顶杆强度和刚性不足。再加上加工或安装精度不够,造成起模过程中顶杆的挠曲变形和起模不稳,致使铸型部分位置擦伤破损,影响铸型完整性,造成铸件粘砂,甚至塌箱等缺陷。对于一些多筋板或具有相当高垂直面的铸件而言,这种擦伤铸型的现象尤为普遍。而个别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械手,运转稳定性差,末端柔性不足,在运转过程中产生震荡或者难以急停,甚至不能保证最起码的定位及真空对接精度,直接影响铸型在起模翻转等过程中的安全性。随着V法成套装备生产线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起模机构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些关键的造型设备方面,提高设计,制造,安装的精度和可靠性,以充分保障造型质量和铸型安全。
图6 液压顶杆起模装置
图7 机械手起模瞬间
4.砂箱结构对铸型铸件的影响
V法铸造用的砂箱,其结构形式直接决定着砂箱内负压场的形成和分布,也就决定着铸型强度的大小和均匀性。但是,不少观念错误的认为,只要砂箱里面能够抽气就行,至于怎么抽,抽多少,都无关紧要,只要不塌箱即可。所以目前,既有单纯的抽气管抽气的砂箱,也有靠四壁抽气的砂箱,最复杂的则有四壁抽气并外加箱带或抽气管辅助的形式;似乎都达到了同样的目的,都能生产出铸件。然而,产生的影响却是不一样的。生产上习惯了用真空度来衡量或者表征铸型的强度,认为真空度越高,铸型强度越高,塌箱的几率也越小;实际上,对于砂箱来说,真空的形成是气体流动的结果,是型腔内的空气被真空系统抽走之后形成的。而铸型不可能是完全密封的,始终处在一种气体泄入并被抽走的过程中。显然,距离抽气口越近,气体被抽速度越快,那么从气流角度分析,越靠近砂箱四壁和抽气管的地方,真空保持的越稳定,强度也越高。浇注之前,外界气体泄入量往往较小,会被及时抽走,不会对铸型强度造成不利影响。但是,浇注过程中,随着大面积薄膜的烧蚀,外界气体泄入量剧增,如果泄入的气体不能被及时抽走,铸型内部气压上升强度降低,就会造成塌箱。有时候尽管砂箱已经有四壁抽气甚至还有少量抽气箱带或者抽气管,而且真空度还很高,仍然会塌箱。这就是因为局部气体难以迅速逃逸造成局部砂型强度下降的结果。有人提出低负压大流量的说法,明确显示出负压很低但是整个生产过程非常安全。其实这就是砂箱结构布置合理的效果。抽气面积越大,抽气位置越均匀越合理,泄入气体排出越快,真空及铸型强度稳定性越好,塌箱危险性也越低;
另有观点认为,只要整个铸型处在一个负压场下,各点的强度应该是一样的。实则不然。实践表明,同一个铸型,各点的强度是有差异的。如对于一个仅有四壁抽气的砂箱来说,铸型的强度往往由砂箱四周向中心逐渐减弱的趋势,而砂箱轮廓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微观上来讲,砂型强度是靠砂子之间以及砂子与砂箱直接的摩擦力建立的。砂箱四壁和箱带都对砂子有较强的摩擦力,也就加强了其附近砂型的强度。某厂在采用V法工艺生产球铁桥壳过程中,由于砂箱未加箱档或抽气管,尽管系统真空度较高,但是铸型强度及刚性不足,完全抵挡不住球墨铸铁凝固过程中的石墨化膨胀,严重胀箱,造成铸件内部组织致密性不够,同时分型面产生极大的飞边,致使铸件报废。砂箱及铸件如图8所示。
图8 球铁车桥生产用砂箱及废品铸件
铸型强度不够或者不均匀,在有些具有大平面特点的铸件生产上,不能很好的减小或防止铸件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形。有时候常常为了落砂的简易性,对于下箱往往不加箱档,以利于铸件直接从砂箱脱出。这是不合理的。上下箱必须都设计抽气箱档,才能有效保障铸型强度的均匀性及上下铸型强度的对等性。图9、图10为某厂生产某种型号的铁路侧架铸件的上下箱结构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砂箱结构设计合理,对于同一套真空系统来讲,可能同时允许接入的砂箱数量就会增加,意味着真空系统的利用效率明显增强。
图9 侧架铸造用上砂箱
图10侧架铸造用下砂箱
不难看出,工艺装备的结构特性深刻影响着铸型和铸件质量。在装备应该力求为工艺服务的共识下,有必要进一步观察工装特点如何才能更好的满足工艺生产要求,以保障铸型和铸件质量。V法铸造迎来蓬勃发展的今天,需要更为合理可靠的工艺工装来保障,这也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加强沟通交流,以促进V法铸造健康快速发展。
来源:互联网,V法铸造交流平台
附件下载:

-
地址:济南市解放路134号 电话:0531-86401781 / 86952422 传真:0531-86465075
邮箱:foundry-shandong@163.com 邮编:250013
版权所有 © 山东省铸造协会 鲁ICP备2021002429号

官方公众号